近日,我校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杨扬副教授在多核配位笼状合物的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杨扬副教授作为第一作者在自然科学综合旗舰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IF = 14.919,SCI一区Top)上发表研究论文,我校为署名单位,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生物大分子与底物结合后,底物对主体分子产生诱导自适应的影响,同时结合过程能够影响底物的性状,此外三元化合物的形成也用于调控一些底物分子的状态。然而,人工摸拟生物大分子的这些过程十分困难,但却有利于了解生物的大分子相互结合产生影响的分子机制。杨扬博士与剑桥大学Jonathan R. Nitschke教授等合作研究,成功地利用手性碗状分子模块构筑了一个具有球形腔体的全新分子笼。该分子笼能够仿生的模拟客体诱导自适应、调控客体分子动态运动的过程。同时,可利用第二客体进一步控制第一客体(碗烯)运动状态。此外,该系统能反映第二客体手性对映体过量值。该人工合成的分子笼成功模拟了生物大分子的自适应结合以及结合调控底物状态等过程,为笼状化合的应用奠定重要基础。该研究成果获得江苏师范大学高水平论文培育计划资助。
杨扬副教授本科、博士均毕业于厦门大学,为剑桥大学博士后、访问学者,是我校2016年引进的优秀博士,从事多核金属簇合物、笼状化合物材料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的研究。入校以来杨博士已经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多篇研究论文,包括Nat. Commun.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等高水平期刊;主持2项国家基金和1项江苏省青年基金。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1-24344-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