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始建于1958年,历经生化系、理化系、化学系和化学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2016年11月更名为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学院现有教职工106人,其中专任教师86人;7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授21人,副教授51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77人。学院1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人获评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获得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3人获得江苏省优秀青年基金;28人次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333工程”和“青蓝工程”等。
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现有化学(师范)、制药工程、环境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四个本科专业;拥有化学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和学科教学(化学)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898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32人。
学院在有机合成方法学、杂环化学、生命分析化学、功能材料化学和能源化学等领域开展了较有特色的工作。化学学科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并连续多年稳居世界ESI学科排名前1%;自然指数(化学)2021年位居世界排名315,全国高校(包含港澳台)88。2021年材料学科新入选世界ESI学科排名前1%;化学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均入榜世界一流学科500强,化学位列第301-400区段,材料科学与工程位列第401-500区段。学科带头人屠树江教授2014-2020连续七年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排行榜,石枫教授2020年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排行榜。高水平的学科建设推进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近五年研究生人均发表第一作者SCI论文1篇。研究生李衡2019年获全国“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称号;研究生王钒获评2020年江苏省优秀学位论文。
学院近5年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4项,2021年石枫教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实现学校该类项目零的突破;省部级项目52项;发表SCI论文760余篇,其中二区以上425篇,包括Science, Nat. Commun., Proc. Nat. Acad. Sci. USA, J. Am. Chem. Soc. 和Angew. Chem. Int. Ed. 等国际化学类顶尖期刊;获得江苏省高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自然科学奖1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出版物奖一等奖1项,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高校自然科学类)三等奖1项,淮海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2020年刘建全副教授在瑞典访学期间以第一作者和江苏师范大学第一单位在Science上发表1篇论文,实现学校的首次突破。2019-2021年青年教师赖超、韩锡光、武鹏彦、刘明凯、杨扬分别在Nat. Commun.上发表了学术论文,史延慧教授和闫岩副教授分别在PNAS上发表了学术论文。
学院重视专业建设和质量工程建设。在夯实学生理论基础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化学专业2019年获批国家首批一流专业建设点、江苏省高校首批品牌专业、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应用化学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2019年《化工原理》荣获国家精品资源在线开放课程;2020年,《化工原理》荣获首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021《化学史》本科教育省级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程;《应用分析化学实验》、《药物分析》、《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与评价》、《工业分析》(修订)获江苏省重点教材立项;《环境监测(第二版)》获普通高校教育规划教材;《物理化学学习指导》成功出版。学院考研录取率保持在40%左右,稳居学校前列,近五年有300余名学生被国内外著名高校录取;学生获省级以上创新计划项目56项,申请国家专利30项,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93篇,其中SCI论文72篇。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00余项;获第十四届和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2项,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苏省选拔赛“黑科技”专项赛二等奖、“红色专项”三等奖各一项,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1项(全国30项,江苏省唯一),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铜奖1项,获江苏省优秀本科毕业论文8篇。获全国先进班集体1个,全国活力团支部1个,连续多年获得江苏省先进班集体,江苏省“百强先锋团支部”1个,徐州市“五四红旗团支部”1个。
学院注重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48位老师具有海外留学背景(占专任教师比例为56%)。我院与美国南方查尔斯顿(Charleston Southern University)化学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实现学分互认,双方已经互派多名本科生进行交流和学习。学院邀请了包括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Dan Shechtman, Robert Huber,国际知名学者Peter Stang, Amos B. Smith III, Albert Padwa,中科院及工程院院士佟振合、陈洪渊、涂永强、丁奎岭、唐勇、席振峰、谢毅、张玉奎和陈芬儿等来院开展学术交流。多人次应邀在国际会议上作主题演讲或邀请报告。主办The 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Organic Synthesis and Drug Discover,第十四届江淮有机化学论坛、第一和第二届徐州清洁能源材料论坛、2016淮海绿色功能材料论坛暨第三届徐州清洁能源材料论坛、2016精准医学、精准药学中的微流控芯片高端论坛等学术会议,2020淮海绿色功能材料研讨会。
学院注重打造高水平的学科和专业平台,现有江苏省功能材料绿色合成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省绿色化学实践教育中心、中地共建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实验室、中地共建绿色化学与技术实验室、徐州市绿色化工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徐州市清洁能源材料重点实验室、徐州市药物活性筛选与研发工程中心、江苏师范大学有机化学研究所和应用化学研究所。
(数据更新至2021年9月)